丝路通达翻译(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 | 作者:一带一路工作委员会 | 发布时间: 2017-03-22 | 4223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级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共建一带一路的途径以目标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灵活,富有弹性,是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中国将与沿线国家一道,在既有双多边和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通过合作研究、论坛展会、人员培训、交流访问等多种形式,促进沿线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内涵、目标、任务等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同。

  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曾在《人民日报》(2015922日)撰文《“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阐述了如何提升语言服务工作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包括五点建议:一、研究“一带一路”语言状况,二、注重培养语言人才,三、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及语言使用习惯,四、充分利用语言技术,五、做好社会语言服务工作。2016年1月Davos论坛举行了一场主题为“Where is the Chinese economy heading”的讨论,这次讨论的嘉宾包括:姜建清,Christine Lagarde,方星海,Gary Cohn,张欣,Ray Dalio。在这次75分钟的讨论中,“Communication”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各方围绕是否西方国家对中国存在误解(misunderstanding)和中国如何消除这些误解以及在未来的世界经济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展开讨论,强调了各方需要多加沟通增进了解;面对中国经济增长步伐放缓、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股市波动较大和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探讨如何加强彼此间的沟通才能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近日阅读了赵世举教授和黄南津教授主编的论著《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更深刻体会到语言服务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

 丝路通达翻译(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愿借力祖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和煦东风,植根华夏肥沃的土壤,怀揣复兴富强的中国梦,放眼大疆东西南北,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语言服务,旨在传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让传统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中国与亚欧非大陆及世界各国的重要纽带,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等诸多领域内的沟通磋商。集天时、地利、人和之势,负铺路、搭桥、沟通之责

                

​      相关阅读
共商   共建   共享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五通发展  |  金融服务  |   智库服务国际合作   |   百园千企 |   企业风采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