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讯:在落实产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一带一路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成员一方面积极学习有关产业园区建设的理论,一方面亲自到产业园区参观学习,力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调研,探索产业园区建设的创新模式。一、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变化:
1、从注重优惠政策向注重发展产业集群转变: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经历了“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这一发展路径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所以,今后发展产业园区地产需要注重发展产业集群。
2、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3、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也使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总体方向会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
4、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及“软环境建设”转变。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会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将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把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在一起;同样,也会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所以,产业园区地产运营商今后在继续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还需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5、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6、生态工业园区将备受关注:通过现代技术与企业合作,在园区内形成一个物质、能量多层循环利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共生体系,有利于提高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合理规划全球工业产能良性转移。“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进行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发展生态循环经济,这对于生态经济的载体生态工业园区来讲,就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发展机会。而实际上,国内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合理规划和运作生态工业园,可以有效避免污染同步转移,因此国内生态工业园的需求更为强烈。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态工业园区也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机会。
二、产业园区规划的现代化理念
产业园区的发展要符合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转向为效率的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从一个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园区”的时代。
1、产业园区发展的四个阶段
生产要素聚集阶段:
核心驱动力:政府的优惠政策;
产业聚集的动力:低成本导向
主要产业类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
产业发展需求因素:廉价土地、劳动力、优惠税收政策
园区功能:加工型、单一产品制造型
产业空间形态:纯产业区,沿交通轴线布局
与城市发展空间关系:基本脱离,点对点式
园区增值方式:贸易链
代表园区:我国一些发展水平偏低的产业园区
产业主导阶段:
核心驱动力:政策与企业市场竞争力双重驱动
产业聚集的动力:生产要素重组,形成稳定产业链
主要产业类型:外向型产业,以电子设备为主
产业发展需求因素:配套服务和研发能力(主要依靠外部和院校)
园区功能:产品制造型
产业空间形态:纯产业区,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布局
与城市发展空间关系:相对脱离,串联式
园区增值方式:产业链
代表园区:我国发展较好的高新区
创新突破阶段:
核心驱动力:内力为主,技术辅助,企业家精神
产业聚集的动力:创新文化
主要产业类型:技术密集型、创新型产业、网路技术等
产业发展需求因素:高素质人才、信息、技术及高端产业配套服务,自身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园区功能:研发型,科技产业园区,制造、研发聚合功能
产业空间形态:纯产业区,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布局
与城市发展空间关系:相对融合中枢辐射式
园区增值方式:创新链
代表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台湾新竹、法国索菲亚
现代科技都市阶段
核心驱动力:高价值的“财富级”要素的驱动
产业聚集的动力:高势能优势
主要产业类型: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及其他高端现代服务业
产业发展需求因素:高素质人才、高价值品牌、高增值能力和高回报率的金融资本。
园区功能:复合型(事业发展中心+生活乐园),现代化综合城市功能,产业集聚地、人气集聚区,文化扩撒区,资本融通区。
产业空间形态:综合新城,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完全结合
与城市发展空间关系:紧密融合,多级耦合式
园区增值方式:财富链
代表园区:美国硅谷
2、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新的规划理念
新的产业园区规划,首先要倡导以核心资源聚集为主要目标,空间规划是围绕核心资源的服务需求而进行的。
一个高新园区的成长,更多的会依赖人力资源、技术转移能力、信息及咨询服务能力以及展示交易服务能力,在这个核心要素的驱动下,使一个产业的研发、设计、中试、制造得到一定的核心优势基础,通过这个平台功能对外部资源、包括科研机构、产业资本、院校及制造运营企业的吸引,以达到一个循环成长的有机过程。
第一、 园区的规划首先是以产业平台构建为核心导向,而不是以用地性质和规模设定为主要目标;园区规划的宗旨是围绕建设一个产业平台或者产业服务平台为核心的。这就要求在规划的初始,就着重分析和判定,这些平台构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途径,例如:围绕一个产业技术构建的平台,核心能力是研发或技术交易能力,就需要围绕这个能力去建立一个创新科技服务平台。
第二、 要围绕构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配给以及宜居环境的营造:
当前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实际上是高端资源集聚向欧美、低端要素集聚向中国及东南亚的过程,以成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即将结束,通常意义上的“微笑曲线”也将随着“金融泡沫”的破灭,开始新的重构过程。我们需要在新的一轮产业板块及分工中,尽量取得高端战略的实现,也需要在园区的规划与发展中做到空间和服务平台的适应性。
第三、不仅仅需要考虑园区自身的利益,也更多的需要考虑园区内企业的成长性和二次成长培育。园区的服务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关键,根据企业的成长需要,园区应能够提供不同的平台服务和功能:
1、按照企业成长路线,提升创新创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规划构建国际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国际孵化项目,与基地产业形成互动 。
2、建立为高成长企业服务的加速器,建立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对接机制, 形成从孵化器到加速器的企业成长服务体系 。
3、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联合银行、证券公司和中小企业创业板等帮助企业上市
4、设立基地创业投资专项基金,与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成员建立联系、开展合作,积极引入国际专业风险投资机构
5、开展投融资担保业务:借助国家中小企业转贷款平台,在基地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业务窗口。
第四、积极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趋势,利用平台优势,对接国际先进的物联信息系统(CPS : Cyber—Physical System)技术,探索建设集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为一体的智能产业园区。(资料来源: 中商情报网 编辑:一带一路工作委员会秘书处)
民营经济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商世伟主任出席内蒙古浙商民营企业联合会
2025-03-04
2024-11-25
2024-10-25
2024-10-21
2024-09-23
2024-09-21
2024-09-13
2024-08-02
2024-07-11
2024-03-25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主 办 单 位 / 版 权 所 有:中 国 中 小 企 业 协 会 一 带 一 路 工 作 委 员 会
主 管 单 位:国 家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 会 中 国 中 小 企 业 协 会
备 案 号 / 经 营 许 可 证 号:京 ICP 备 15062018号-3
地 址:北 京 市 西 城 区 月 坛 南 街 59 号 新 华 大 厦 六 层
北 京 市 丰 台 区 广 安 路 9 号 4 号 楼 814-817 邮政编码:100073